第492章_如果这是宋史
笔趣阁 > 如果这是宋史 > 第492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92章

  陈东的心很凉,他清楚,这是赤裸裸的收买。他深深挚爱着的国家在邀请他去……同流合污!这是个多么巨大的讽刺,这是多么绝望的悲哀!

  难道他不顾生死去维护去抗争的目的,就是为了一官半职吗?这个疑问如果他真的向李邦彦等人提出来,李首相会真诚地向他点头,是的,就是这样的。不然的话你为什么这么拼命呢?人生在世,不就是在追求这些吗?!

  鸡不同鸭讲,龙不与蛇交。两者只能绝裂。陈东五次上书拒绝,离着宋朝官场远远的。

  当局很难堪,但目的达到了。学生们的影响力急剧下降,先是人数少了一半,陈东等领袖又始终停留在民间,这让再次民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。

  第一件完成,帝都安静了。赵桓的眼光飘向了远方,在他的心里,开封城外的威胁,如果非要提到最大的威胁的话,远远不是东北方向的金国,而是在遥远江南悠哉游哉的宋徽宗一行。

  他老爸。

  那是一整套的宋朝君臣班子,赵佶、蔡京、童贯、朱勔,这些人加在一起要皇帝有皇帝,要宰相有宰相,军队、钱财更不用说,都是把持宋朝20多年的老手。

  这帮人在镇江修宫室造庭园,做久居之势,每个月的花费达到了20万贯,庞大的开支都由当地政府支出,长江以南,开封的政令如同虚设,赵佶根本不想放权,他甚至出面拦截过勤王的军队。江南小朝廷呼之欲出。这不行,赵桓绝不允许这种事情出现。

  他要想个办法,选个人,把老爸技术性收回到身边,不废一刀一枪解决掉皇位的最大威胁。

  这个活儿派给了李纲。这是唯一的人选,全宋朝官场都烦李纲,也全都承认,这是个好人、信人、纯洁的人。

  连赵佶都承认。

  于是只有李纲出马,才能温和地回收老爸。李纲和赵佶的见面很生活化,两人谈天说地愉快地交流,李纲介绍了刚刚“胜利”的东京保卫战,赵佶则关怀了一下李纲早期的电梯生涯。之后两人讨论了一下钦宗上任之后的一些政治工作,没多久,赵佶决定回家。

  信李纲,信人品,继而相信他一直沉默孝顺的长子。

  四月三日,赵佶一行回到了开封城,等待他的,是一个陌生的儿子和冰冷的世界。他彻底地昏溃了,忘记了他一直给予长子的是什么样的生活。

  赵桓绝不愿再回到从前,他要牢牢地把握住自己的生命。刚一开始,他就驱逐了赵佶的全部侍从,让赵佶孤零零地呆在龙德宫里,彻底老实;第二步,他收走了财权,哪怕是赵佶曾经赏赐下去的东西,也要重新交出来;第三步,他毁了赵佶东山再起的念头。

  赵佶想反击。他说金军很可能再来,由他去洛阳召兵买马,为宋朝创建另一块根基。简直是笑话,赵桓不予回答,连否决都懒得说。

  赵佶慌了,他万万没料到处境糟到了这地步。他想挽回,想了想为今之计,没权没钱没人,怎么办,只好打亲情牌。

  好容易熬过了半年,到了十月初十日。这一天是天宁节,也就是赵佶的生日。其实这是错的,他生于五月初五,当时风俗,这一天极其不祥,所以改成了十月初十。

  生日宴会上,赵佶先是满饮了一大杯酒,然后亲自酌了一杯给儿子。老子敬儿子,却不料儿子无动于衷,不管父亲怎样表现,不接更不喝。

  在场的人都知道,赵桓是怕酒里有毒。

  屈辱!众目睽睽,忍辱偷生。赵佶号啕大哭,掩面回宫。在他身后,赵桓面无表情地下了一个新命令,严密封锁龙德宫,内外消息不许流通。

  软禁了太上皇,还要肃清余党。这是件全天下人都期盼着的事情,20多年了,六贼的末日终于到来!先是朱勔。

  这个最富、最险、最狡诈、最肆无忌惮的富二代用尽了心机,仍然难逃一死。为了活命,他紧紧地跟在了赵佶的身边,一起千山万水的游荡。他想得很清楚,富贵自于这个皇上,安全更来自于这个皇上。那么等赵佶回到开封城后,他的一切都到头了。

  杀朱勔走的是正规程序,御史弹劾、官方定罪、抄末家产、流放外地。他从衡州、韶州、循州一路南迁,到循州之后,宋朝派专人赶来,砍了他的脑袋。

  朱勔死了,这个历史上最大的官倒,在最富裕的宋朝搜刮到最多民财的蛀虫,他的一生很传奇,堪称最典型的权钱勾结的产物。要怎么评价他呢,他是个寄生虫,是条喝民族血的吸血鬼,这种人对国家的伤害是巨大的,对人民的伤害是最直接的,真是罪该万死。

  可恨的是,这种人每个时代都有。

  杀童贯就麻烦得多。童贯有名份,堂堂郡王可以免刑免死。但他实在是气运已尽,不仅犯了罪,更犯了众怒。他率领3000名胜捷军追上了赵佶,一齐南逃。在过一座浮桥时,军心浮动,“攀望号恸”,劝赵佶不要离京师太远。

  童贯命令放箭,谁阻止南逃就杀了谁。当天100多名禁卫军死在了浮桥之下,他最后一点点能倚为资本的军中威望随之消耗迨尽。

  钦宗先是把他贬到南方,之后派监察御史张达明带旨追杀。张达明在南雄州(今广东南雄县)追上了童贯一行。他怕童贯知道消息后抢先自尽,不能明正典刑,派人去传了个话。

  那人说,皇上派使臣赏赐大王茶药,召您回京共商大事,听说是充任河北宣抚使。童贯惊喜,连声问消息真实吗?

  来人回答,现在的将帅都是新人,没有实战经验,朝廷商议多时,还得您这样有军功有威望的人出马才成。童贯大喜,洋洋得意地说了一句话。

  ——“又却是少我不得。”

  第二天张达明赶到,童贯还在做着升官的梦,已经钢刀临颈,人头落地。他的头被放进黑漆木匣里,用水银生活浸泡,带回开封城,在显要处号令示众。

  童贯死了,这个人是六贼里比较特殊的一个。他相对而言是有能力有良知的,能在关键时刻显示出少许残存的人性。可惜,中国最大的危机也由他造成。“一将功成万骨枯”,他的广阳郡王封号,是用宋朝亿万百姓的鲜血染红!

  他是个复杂的人,是一个前后变化巨大的人,不知为何,在他狼狈拙劣厚黑的后半生里,我总会想起他西征河湟时铁马冰河的岁月。

  如果他那时死了,该多好。

  终于到蔡京了。

  轮到他时,仿佛历史回到了原点,他是一切的源头,更是一切的归结。是宋朝50余年以来所有善恶忠奸变化轨迹的浓缩,什么都看在他的眼里,什么都发生在他身边。

  他承受着、反抗着、随波逐流着,终于以毒攻毒了……

  他的一生太复杂了,要在各个层面里分析,才能勉强看清这个人。而只有看清了这个人,才能明白这段历史。

  来看他最后的足迹。他是步步被逼上绝路的。

  先是弹劾、贬职、外放,蔡京被赶到长江边。这时蔡京百足之虫死而不僵,天下仍然有众多的马屁虫争当孝子贤孙。比如江陵府(今湖北江陵县)的知府李偃。此人迎奉蔡京的程度仍然是对宰执的待遇。“一日而三见之,公库供馈,络绎不绝,须索追呼,骚动细民。”

  当地的一群盐商气坏了,蔡京屡变盐法,搞得全天下盐商集体破产,本想着报仇呢,没想到仍然气焰这样薰天。盐商们打上门去,也没别的招数,大声咒骂而已。

  李偃火了,派兵把盐商都抓了起来,严加看管。再派几百名士兵保护蔡京,同时为蔡京购买宅第,作长居打算。

  消息传出,天下大哗。不说黎民,不说御史,连皇帝都气晕了,这是处理奸贼吗,这是送奸贼去养老疗养!赵桓火速派人到长江边,把李偃撤职查办,官衔一撸到底,去道观里挂名晒太阳去!

  从这以后,沿途的官儿们才看清情况,把蔡京当罪犯待。这时蔡京80岁了,一向安荣富贵养尊处优,到这时才领略到了一点凄风苦雨,开始受折磨。

  先是朝廷派人快马加鞭追了上来,要他交出身边的三个宠姬慕容氏、邢氏、武氏。说她们太美了,连金国都派人来要,为了两国友好,必须交出去。蔡京无奈,只好照办,当挥泪作别时,他写了一首诗。

  ——为爱桃花三树红,年年岁岁惹春风。如今去逐他人手,谁复尊前念老翁。

  之后他形单影只孤单南行,没有了地方政府的保护,连小商贩都对他当面诟骂,他想买饭,骂他,他想坐轿,骂他,勉强支撑到当年的七月份,走到潭州(今湖南长沙)时,他终于病倒了。这个巨奸大恶自知不起,死前写了这样一首诗。

  ——八十一年住世,四千里外无家。如今流落向天涯,梦到瑶池阙下。玉殿五回命相(是四次),彤庭几度宣麻,止因贪恋此荣华,便有如今事也。

  那是公元1026年,宋靖康元年折七月二十一日。

  蔡京死后,没人给他收尸。想想七月天里的长沙闷热到什么程度,那具尸体的样子可想而知。最后是押送他的人把他草草埋葬,葬时别说棺木,连草席也没有一张,只用些青布缠上,就埋进了土里。

  地点是漏泽园,当时的公墓。

  蔡京的直系亲属们,如蔡攸、蔡绦等23人,或处死或远贬或终生不许量多贬所,都各有下场,可以说蔡氏家族团灭。

  以上,正义似乎真的来了,但实在是太晚了。

  纵观蔡京的一生,没有仔细研究的话,总会把他归纳成个脸谱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